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平凉——党建引领促转型 强化基础助脱贫

    信息发布者:村网通mxj
    2017-12-15 22:21:41   转载

    治国安邦,重在基层。半年前,平凉市实施了以“强化四个意识和政治担当,推进组织创先、机制创新、作风创优”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统领“一强三创”行动,将党建统领的效应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。

    半年过去了,依托“一强三创”行动,在脱贫攻坚领域,平凉市七个区县把“党组织+”与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,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脱贫攻坚的路子。

    选准人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

    12月11日一大早,正在吃早餐的崆峒区大寨乡桂花村村民乌宝平的手机闹铃响起,他立马放下手中的茶杯,和家人一起去给牛添料、饮水。

    乌宝平的手机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用闹钟提醒他给牛喂草。在他眼里,养的那10头牛就是一家人的经济支柱。

    桂花村沟壑纵横,梁峁起伏,受地理条件限制,经济发展缓慢,群众生活普遍困难。2013年,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95人,贫困发生率为20.77%。4年前,乌宝平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,一家人靠几亩土地维持生活。当年,乌宝平用贴息贷款的5万元购买了6头牛犊,如今已是村里的养殖大户。

    今年以来,为彻底改变桂花村落后现状,桂花村党支部对行路难、住房难、饮水难的43户群众进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。同时,在安置点附近新建人畜分离式肉牛养殖小区1处,扶持搬迁群众修建单列式牛棚30栋1800平方米,可带动发展5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30户。

    “靠国家扶贫政策富了起来,如今异地搬迁集中安置又让我住上了新房。”乌宝平深有感触地说。

    正因如此,结合党建统领“一强三创”行动,桂花村党支部创建“党组织+致富带头人+农户”模式,在村里选出了一批像乌宝平一样的群众致富带头人,现身说法,把自己致富的经历讲述给村民,鼓励身边群众通过养殖致富,引导群众克服“等、靠、要”依赖心理,增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决心,不断激发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。

    在致富能人的带动下,桂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脱贫攻坚“助推器”作用,按照一户一策制订帮扶计划,宜种则种、宜养则养、宜劳则劳,截至2017年底,桂花村将实现54户194人稳定脱贫,贫困发生率降至1.15%。

    聚能人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

    “荞面、小米每公斤10元,红小豆、绿小豆每公斤20元,最畅销的是盒装土鸡蛋,一盒45元。客户需要什么,经登记后打电话给农户,他们很快就送来……”

    这是发生在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农家土特产店里的一幕,驻村干部丁小东正为游客们介绍当地土特产。

    今年以来,白家村党支部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,成立了泾川县牛角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采取“党支部+公司+乡村旅游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建成了集探秘远古、生态观光、休闲垂钓、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山水白家乡村旅游景区和产业基地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。

    在白家黄酒馆,49岁的白忠郎正忙碌着加热黄酒、招呼客人。一公斤小麦、酒谷、三七等酒料,价值5元,可以酿出黄酒5公斤,价值40元,每天能卖30公斤。老白表示,如果不是村里开发旅游产业,他做梦也想不到能靠酿酒致富。

    如今,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,加强“三个带头人”队伍建设,实现了农户由传统种植业向旅游服务业的转型,白家村先后有12名群众自主经营旅游产品和特色小吃销售摊点,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5人,群众致富带头人13人。

    “‘农民变股东’提高了群众收入。”白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介绍,村党支部引导包括5户贫困户在内的62户群众将100亩土地折算股金15万元,股份占比3%;将8户群众的8间门店折算股金4万元,股份占比0.8%,产权及收益归农户所有,企业按土地每亩每年300元、门店每间每年3000元的标准支付固定分红,同时按占股比例进行盈利分红;公司还将农户生产的鞋垫、布鞋、香包等民间手工艺品作为旅游产品进行代销,按销售额10%提取费用,有效地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。

    带穷人 “党支部+”富民效应显现

    通过实施党建统领“一强三创”行动,平凉市逐步培育了一支以党组织致富带头人、党员致富带头人、群众致富带头人为重点的“三个带头人”队伍。

    静宁县着力把村级党组织打造成引领脱贫攻坚的“一线指挥部”,把村干部培育成带领脱贫攻坚的“领头雁”。界石铺镇崔岔村支部书记、党组织带头人赵文学,引导党员群众建牛棚、栽果树、办合作社,目前村里10头以上的养牛户11户,5头以上的45户,形成人均2亩果园、2亩旱作农业、1亩菜、1头牛的“2211”多元产业格局,人均通过种植养殖产业增收3500多元,推动村里产业从无到有,致富后劲由弱变强,群众生活由贫到富。

    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党支部书记姚军福是位资深的“养牛达人”,30多年前就开始养牛,从2头、4头牛起步,如今,依托省列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成立了公司,投资43.5万元实施分户式肉牛养殖小区建设,改造温棚牛舍10座,目前存栏479头牛。同时,面向农户提供租赁服务,把养殖小区打造成为“三个带头人”队伍培育基地。通过“党支部+公司+农户”的创新运营模式,将农户分散养殖的肉牛按高于市场价10%的价格进行回收,育肥后再外销;对有养殖意愿暂未养牛的农户,由合作社其他成员担保,向农户免费提供基础母牛,公司负责配种,产犊后由该公司按高于市场价10%的价格进行收购,确保分散养殖户的利益不受损失,实现互惠双赢。

    在华亭县东华镇黎明村农业科技示范园,鑫盛源农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黎全友的体会是——落实脱贫攻坚,重在精准、贵在落实、关键在人。黎全友以前一直从事个体运输业,近几年,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,他开始从事农林产业及苗木产品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,他种植的300多亩国槐、樱花、银杏、红叶李等绿化树木供不应求。黎全友从个体户蜕变成了一名创业和劳务产业带头人,公司常年拥有员工11人,每年吸纳当地200多名群众从事劳务产业,年人均劳务增收5000元以上,为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